媒体聚焦
【媒体报道】外科医生的一天
12月11日,早上7点刚过,冬日的济南,大地还未完全苏醒。
在yabo正网 病房楼6楼,yabo正网 外科负责人、泌尿外科主任吕家驹已端坐桌前,细细翻看当日手术病案。
“今早6点,吕主任就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布置工作了。他每天早上7点半前就到病房。”一名同事说。
一天两次查房,几十年如一日
“丝毫不严谨,就是对病人的极端不负责”
7点半科室病例讨论、夜班值班医生交班,8点查房,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。
14床,77岁的段老太,今天将手术。她的病情有些复杂:左肾肿瘤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支气管扩张……手术危险性高,当地医院不敢收治。病人家属说:“当地推荐找吕主任,我们是慕名而来。”
采访时,记者听到两则有关吕家驹高超医术的故事:
——有一名患者,在其他医院作CT和磁共振检查,都诊断为肾癌。患者家属找到吕家驹。仔细阅片后,吕家驹判断,不是恶性肿瘤,建议继续观察。患者家属将信将疑,最终还是做了手术。病理切片结果出来,果然不是恶性肿瘤。
——另一位患者,影像检查诊断为疑似肾癌,但在另一家医院活检却未见癌细胞,提示为炎症。阅片后,吕家驹和同事断定,是肾盂癌,建议马上手术。但患者转到了其他医院。两个月后,病人再次找来:在其他医院按炎症治疗后,症状加重了。立即手术!术后病理切片,正是肾盂癌。
“我的医术并不高超,只是我更认真些罢了。”吕家驹说。
认真,是他从导师那继承来的。他的导师刘士怡,是我国泌尿外科创始人之一。“有一次他带我查房,病人一张化验单没贴在病历上。70多岁的老先生当场痛批我:如此不细致,是‘江湖医生’做派。”
认真,才能有收获。20世纪80年代,吕家驹攻读硕士时,老师刘士怡发现了一个病人,疑似双侧肾脏脂肪肉瘤。“这种病罕见,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,患者存活不超过1年。老师让我总结一下。”吕家驹到图书馆,又去病理科,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,一一翻看。经细细查找,他从医院20多年的病例中,找到5例。
病人术后状况如何?那时没电话,随访要到病人家。5名病人,分布在泗水、莱州、长清等地。吕家驹乘坐长途车,搭上拖拉机,进村入户回访。跨越千里的追踪,有了惊人发现:5名病人,竟然全都健在。
为何如此?带着疑问,吕家驹和病理科的专家一起把患者的病理切片找来,重新切片检查。经过仔细鉴别,他们发现之前的诊断有误,病理诊断不是肾脏脂肪肉瘤,应该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,是良性肿瘤。
27岁的吕家驹由此提出这种病的超声和CT诊断标准,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可。
“如不是一页页翻阅资料,一步步千里追访,就不会有此重大发现。”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丁森泰,这样评价吕家驹的敬业。
采访中,吕家驹向记者展示了他另一位导师——88岁许纯孝教授的一条微信:“家驹你好!我请假三天,去南京探视住院的姐姐,周三返回。走时匆忙,未面谈,请谅解。”
“老师早已退休,但还坚持来科室参加早上的病例讨论会,他外出还和我请假。这是他严谨医风的折射。”吕家驹说,“医生的丝毫不严谨,就是对病人的极端不负责。”
突发心梗,他坚持看完病人才去检查
“危急时刻,他心里想的是病人,忘了自己也是病人”
中午1点10分,第二台手术结束。
来不及休息片刻,吕家驹直奔山东大学参加下午2点的一个会议。
看着吕家驹匆忙的身影,丁森泰又想起了今年7月那一幕。
那个周二,吕家驹看完35个门诊病人后,已近中午1点。他感到胸口隐隐憋闷,吃过外卖午餐后,来不及休息,他还是坚持赶到膀胱镜室。
同事看他精神不太好,提示他休息下。“没事,病人还在等着我呢。”
在膀胱镜室坚持看完病人后,胸闷难耐的吕家驹,拖着疲惫的身体悄悄来到了门诊。
心电图、抽血化验、心脏彩超……下午5点30分,他被诊断为急性心梗!
立即手术!吕家驹迅速被推进手术室。右侧手腕血管穿刺,马上进行介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。
得到消息的同事,纷纷赶了过来,围在手术室外。
“幸亏抢救及时,如果再晚一会儿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心内科一名医生说,心梗如不第一时间诊治,直接威胁生命。“但危急之时,他心里想的是病人,忘了自己也是病人。”
按心内科医嘱,术后需静养3个月。
但周二手术,吕家驹周五便出院了。4天后,他又走上了手术台。“在东院有台机器人手术,这是泌尿外科第一台机器人手术,已预约好了,不能辜负病人。”
病人,在他心中位置最高。
吕家驹有个习惯,一天两次查房,几十年如一日。
现在吕家驹已是主任医师、博导,但他坚持一天两次查房看病人,随时了解病情,第一时间处置。“这在其他医院或科室是少见的。”丁森泰说。
如今已是硕导的丁森泰,也把这个好习惯传了下去:一天两次查房,多看看自己的病人。
顶住压力,率先开展保留肾单位手术
“发达国家医生能做的,我们难道做不到?”
下午4点,一楼手术室,一台双肾肿瘤高难度手术正紧张进行。显微镜下,手术刀精细剥离血管周边肿瘤……从山大赶回来的吕家驹,站在手术台旁,看着同事熟练操作。“做得不错,我放心了。”
这台手术,让他回想起17年前的一幕。
当时,烟台转来一名40多岁的病人。患者双肾恶性肿瘤,当地医院给出的方案是,双肾全切,透析维持生命。
病人那求生的眼神,盯着吕家驹。仔细查看病历后,吕家驹说了一句:“放心吧,双肾都可以保留。我来给你做这个手术。”
病人当场就激动地哭了。
“实际上,这个手术风险很大。”吕家驹对记者说,“当时国内医学界的普遍观点是,肾癌无论肿瘤大小,须把整个肾脏切掉。”
在科室分析病例时,吕家驹提出保留双肾,行肾部分切除术。某些专家提出不同意见:肾癌应当行肾根治性切除术,这是原则。
的确,当时根据国内医疗规范,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还找不到依据。而且,肾脏只切除癌变部分肾脏,这对技术要求较高,既要保证彻底切除肿瘤,又要对手术创面进行良好的缝合止血。一旦手术不彻底,将有复发风险。
但吕家驹有他的依据:1998年至2000年,他到日本京都大学作博士后研究,发现日本已经在做这种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了。发达国家医生能做的,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?
为了病人生命,顶着压力,吕家驹在国内较早地实施了“肾部分切除术”。
事实证明,这种方式效果良好。
“17年过去了,这位病人依然健在,她女儿每年过节还打来电话。”
吕家驹在国内较早开展肾单位保留手术,两年后这一手术方式逐渐得到业内认可。2004年,国内权威学术著作——《吴阶平泌尿外科学》,正式把保留肾单位手术作为肾癌的治疗方法之一。此后,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得到广泛应用……
如今,吕家驹主编的《肾脏外科学》《外科及药物治疗学》等医学专著,已有10多部。
不仅自己创新不止,吕家驹更鼓励学生大胆突破。吕家驹不仅是一名大夫,还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一名教师,多年来教书育人。“如果导师想出成果,大可让学生研究指定的领域,集中力量出论文。但吕老师从不如此,他鼓励我们自主大胆选题,毫无保留支持。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希望你们能超越我!”丁森泰说。
……
傍晚6点10分,夜幕降临。忙完手术,吕家驹晚饭还没来得及吃。
同事推门而入,说有一场需吕家驹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即将开始。而另一名同事则提醒吕家驹,术后心脏复查还在拖着,心内科医生又催了。
脱下白色大褂,穿上棕色风衣。寒风中,吕家驹又匆匆而去。前方,是需要他的病人。